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77-68099318 18958877606
新闻资讯

职场便利贴 好用而不重用

关键词: 日期:2013-07-25 
叫“职场便利贴”——据查该词源于台湾偶像剧,指的是忙于处理例行性事务,工作上配合度高,但工作效果又时常被老板忽略、升职加薪都无望的小人物。网上不少上班族认为,自己就是那“便利贴”,工作很努力,老板用得挺顺手,却仿佛是为映衬“职场英雄”而存在,被指使做这做那,忙忙碌碌却没有成就感。  
老板的眼里为什么没有我?做“职场便利贴”,真的感觉那么糟吗?如果不想被贴上“便利”标签,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能级”?  
“铁打的格格流水的妹”  蓝色咖喱粉(设计师)  
张格格是节目组里的统筹,统筹是这个职位的官方描述,或者说是每次在节目结束前一闪而过的拉滚字幕表里打上去的头衔名称。而在大家心里,包括张格格平日自我调侃的话语里,其实就是个打杂的。用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里最新创造的一个词汇,来形容张格格在这个节目组里的地位,是最贴切不过了——“便利贴女生”。  
张格格的日常工作实在是再琐碎不过了,一般包括:联络安排嘉宾、评论员;将脚本从初审到终审一遍一遍发到嘉宾、评论员、主持人手里;因为节目是三网融合,评论员是通过网络视频和手机连线参与到节目中来的,所以每次录节目前,格格甚至还要一遍又一遍提醒评论员检查网络、电话、灯光等设备„„  
除了以上常规工作外,格格还要干很多纯属打酱油的活:譬如,台里新年晚会要搞个气势恢宏的大型舞蹈节目,每个部门都要出个跑龙套的路人甲,这个角色自然又非格格莫属;台里5周年庆典,每个部门都要写个总结,谁写?编导们虽然都是才高八斗的中文系新闻系高材生,但这种套话才子们是不屑于写的,大家异口同声地力荐:“还是格格来写吧!”也只有这时,大家才想起格格原来也是中文系毕业生,而且还是复旦的!有时片子抢时间播出,人手不够,格格又得帮忙剪片子„„  
“便利贴女生”张格格就这样每天忙得团团转,老大看不过,也不是没给格格找过助手,传媒学院的毕业生来电视台当实习生,要多少有多少,大把大把的人选随便你抓,但最长的一位呆了2个半月,最短的一位是一个礼拜——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也罢了,问题是这个职位没前途哇,传媒、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志向高远,第一理想自然是当主持人,主持人做不了就做编导、做记者,谁愿意做个打杂啊!最后都跳到别的部门去了。  
看着来来去去的实习生MM们,格格自嘲:“我们这个节目组,是铁打的格格流水的妹呀!”有时加班晚了,格格也会情绪低落,嚷着要老大给她几天假,但第二天又精精神神地来上班了。  
前几日“节目开播两周年暨进入全国卫视节目50强”的庆功会上,制片和主编特地走到格格面前敬酒,制片说,“我们这个节目组里,最Hold住全场的人物,不是我这个制片、不是主编、也不是编导,甚至不是我们这个人气爆棚的帅哥主持!而是——张格格同学!”  
张格格呢,很淡定地用这些天最流行的TVB体来作为答谢词:“呐,升职加薪呢,是不能强求的。这工作呢,最紧要的就是开心,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只要能被老大和同事们承认,那我打不打酱油,做不做便利贴女生,都无所谓的啦!”  
螺丝钉与便利贴  徐瑞娥(杂志编辑)  
职场上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新名词,比如台湾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生造出一个“便利贴族”,如今硬是成了职场“红词”。  
像许多生造词汇一样,“便利贴族”乍一听令人费解。不过《圣经》有云:“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们总能用一个老掉牙的过气名词来解释时髦新词,“螺丝钉”与“便利贴族”其实就有高度相似的内涵。它们都代表“平凡”“安分”“敬业”„„  
与“螺丝钉”相比,“便利贴族”的称谓流露出这一群体的哀怨,他们对于自己工蚁般的职场身份很不满意,可是无力改变。难道是老板喜欢捏软柿子,专门欺负老实人?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哪个老板会故意埋没人才,这样等于削弱自己的竞争力。“便利贴族”之所以不受重用,原因在于不堪大用。 
老板通常会重用三类人:一类是管理人才。这些人有手段,拉得下脸教训人,“便利贴族”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性格,所以不可能进入这一队伍。第二类是技术骨干。他们对于公司至关重要,相当于旧时代作坊的大师傅。“便利贴族”大多达不到这样出类拔萃,所以也不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第三类是关系户。他们的亲戚或在要害部门任职,或是大客户的亲友。他们不干活,天天喝茶看报,贡献也比“便利贴族”大。  
“便利贴族”在职场的上升通道十分有限,不过上帝是公平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裁员很少会裁到他们头上。“便利贴族”是公司的好员工,他们的存在对于公司稳定高效运作很重要,所以老板舍不得炒他们鱿鱼。而他们资历、能力有限,通常也不会频繁跳槽。  
如果有父母觉得儿女成为“便利贴族”很没出息,那最好还是怨自己当年教育方法有误。专家指出,“便利贴族”的养成与从小家庭教育有关,许多父母都会教育孩子:要多为他人着想,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教育本质上没有错,然而过于中规中矩。孩子长大后温文儒雅有余,性格不够强势。在仍遵循部分“丛林法则”的职场中,孩子往往会成为小白兔,而不是狼。他们不敢越界,不敢突破,因而只能做个“便利贴”

 


相关资讯